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这年代文后妈我不当了[六零]在线阅读 - 这年代文后妈我不当了[六零] 第174节

这年代文后妈我不当了[六零] 第174节

    “是啊,怎么人人都想见苏葵。”宋万章一过来就笑了,看到过来请苏葵过去的同志对孔孝文说道,“算了算了,孔同志,咱们不跟郭部长争,咱们的感谢苏葵同志是知道的。”

    苏葵看向直属领导,开玩笑道:“领导让我去吗?”

    李先河也笑了,看来自己要说的话也没机会说了:“去吧去吧,我跟刘秘书还有几句话要说。”

    刘秘书就是首长的秘书。

    贺旭东跟着他过去了,临走前还有些愣愣的,回头深深看了苏葵好几眼。整场会议他就只听到领导说苏葵苏葵,这样大的会议,那么多实行的政策,竟然都和她有关,大部分都是她提出来的!

    她从前到底干了多少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是他不知道的?

    郭毅刚才之所以没有过去,是因为他正在和人谈话,苏葵听见他正在说什么美术评奖的事情。

    “郭部长,您找我有事?”等他说完苏葵也到了。

    郭毅可能是很忙,一开口他就问道:“苏葵同志,对这次会议提出的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您是问我对港城目前的状况有什么建议吧?”

    郭毅点头露出一个笑:“苏葵同志,你是个优秀的同志,曾经为我们提出的建议都非常有用,这一次,我们也是要听听你的意见的。”

    有才不分年龄,事实已经证明,苏葵的建议是正确的,并且已经取得了这样大的成效,有能力的人就该受到重视。

    “小苏啊,”他对苏葵的称呼都变亲切了,“你从来就是个主意多的,刚才听了那么久,你应该又有不少好建议了吧?”

    他还挺了解苏葵的。

    “是有一些想法。”苏葵嗯了一声,也不否认,“就是还不够完善。”

    “不完善不要紧,有想法就好嘛!”郭毅拍拍她肩膀,笑着鼓励她,“到时候你亲自交给我,我就等着你的好消息了。”

    相信苏葵从不让他们失望。

    苏葵当然不会让人失望,任务放在谁身上都不轻松,但放在苏葵却正如她所愿。

    她当初为什么要从政?为什么要为各个部门建言献策?为什么要积极表现自己的能力?为帮助国家是一方面,还为了她提出一些分析建议的时候能够合情合理,能够得到信任,能够有足够的分量。

    就像现在,郭毅这边终于是收到了苏葵给他的建议,却惊得他这个久经上位的人都凝滞住了眼神。

    假如这建议,或者说分析不是苏葵提的,不是这位已经是他们内部老资格的人提的,不是这个从始至终没有出过任何错误,所有建议都行之有效,立下过大功劳的苏葵提出来的,他是绝对不会把她的话当真的。

    就像是当初苏葵给国际关系学院提的那份关于华苏两国关系的分析一样,这份长达七万字,内容详细,数据分明,有理有据,有猜测有论证的关于大陆与港城的关系分析的报告很快就在苏葵本人这里得到了真实性的保证,而后不知道到了哪位领导的桌面上,又被封存在哪里。

    苏葵只知道不久后中央很快就出了第一个政策,立刻调配资源为东市解决目前的粮食短缺问题,并且限制购买其余地方到东市的火车票,在当地加强武装力量,强行遣返偷偷跑过去的人。

    由于提前准备,这场多达七万人口,导致东市下面十室九空,甚至有干部带头离开的大规模“逃港暴动风波”终于被提前抑制住,大大减轻了边防的安全隐患。

    没有人知道,这想要偷渡的七万人口其实最终只有一万多人成功,而其余人的结局不过是为这个比例增加一个分母。

    暗中的汹涌普通人不会知晓,在报纸上看见了新闻也只是会高兴地夸一句咱们国家真好,哪里有灾有难的立刻支援。咱们国家的人民也真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次好多地方都为东市捐了不少物资。

    好多人还说搞不明白那边咋想的,只要有困难,国家就一定会管,咋就一心奔着港城去呢,说不好还得把命搭上,听人说去了过的日子还更差。

    能有这个结果苏葵也松了一口气,证明上面确实重视了,也提前发现了端倪。

    她的分析报告不止写了这些,其余的暂时没有动作。不过她提出的建议没有动作,但孔孝文提出的想法却有了结果。

    之前的会议上他提出要商议在大陆拍摄现实题材电影的选材问题。这个任务被宣传部交到了京城电影制片厂那里。

    京城电影制片厂自建国时期就建立了,说起来这个制片厂和苏葵之前参与的新闻记录制片厂其实是一家。

    一开始的京城电影制片厂是综合性的,既拍新闻纪录片也拍故事片。直到56年的时候,将新闻记录制片厂分了出去,专门拍新闻纪录片,而京影就专门成了专门拍故事片的制片厂,同样隶属于宣传部的领导。

    由于这个年代的特色,京影在革命题材,农村题材,历史题材,传统戏剧上面颇有建树,基本和现在的文学作品保持一致。

    五六十年代正是京影的辉煌时期,创造了许多优秀的知名电影,在后世依旧脍炙人口,拥有不俗的口碑。

    这次的重任交到他们手上也是众望所归。但现在他们要做的第一步不是拍电影,而是让为电影选材。

    京影的现任厂长罗夏开口道:“各位同志都已经知道了,这部电影不仅是在我们国内播放,更是要引进到港城,目的是为了展现我国的风貌,粉碎港城那边对大陆的抹黑造谣,所以在选材上一定要慎重。”

    “我们同样打算采用小说改编的方式,各位同志都有什么好的推荐?”

    第一部是试水题材,最好打一个开门红。

    于是有人说道:“最好是具有知名度的作品,而且是在大陆港城两地都发行过的。如果在其他地方也发行过就更好。”不然没有群众基础。

    “要想更快吸引人也吸引更多人,最好挑选要节奏明快,让人愉悦的作品。”

    “要故事强,具有可读性也具有可看性,能更多地展现不同群体,不同地区的风貌,乡村和城市,劳动人民,知识分子都要有所体现……”

    “其实还可以是曾经引起过争议的作品,讨论更高,比较具有话题性。”

    ……

    说着说着,想到的条件就列了一大堆。

    “所以,到底是哪一部作品?”

    说了半天没有一个举例。

    大家其实也在思考,这时有一个声音开口道:“《小草青青》怎么样?”

    “《小草青青》?”厂长重复了一遍。

    “就是它。”刚开口的人解释道,“这部作品大家应该都是知道的,是作协的作者苏葵创作的,当初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在报纸上争论了好久,这个话题度绝对够。”

    大家确实是知道的,一说就反应过来了:“确实是知名度不小,在两地都发行过,她好像还翻译了法语出版到法国去了?”

    “是出版国外了,应该效果还不错。而且在那边也是引起了争论,那边的一位作家都亲自过来跟她探讨了。”

    有人还挺了解的,又说道:“这部小说节奏就特别快,而且作者当初就说过,这本书是兼有娱乐性质的,所以读起来让人愉悦。”

    “这小说讲的就是女主人公李小草从农村一路走向京城,完成梦想为国奉献的故事,倒是各个阶层,各个地方都有涉及。”

    说来说去,竟然都是在点头的,罗厂长都笑了笑:“真是难得见大家的意见这么统一。”

    这部作品当初闹出那么大的动静,它的作者苏葵这几年闹出的动静就更大,更别说她还参与了原来和他们一家的新闻记录制片厂那边纪录片的制作,罗厂长还是了解过苏葵这个人的。

    “投票吧。”他说,“赞同《小草青青》的同志请举手。”

    唰唰举了一片,也有几个不举手的,他们其实不太喜欢苏葵的作品,不过也找不到反驳的意见,说了几个也不太满足这些条件,一时也没有更好的选择,干脆就弃权了。

    罗厂长最后将自己的手举了起来:“既然大家都没有意见,那我就上报领导了。”

    领导这里当然也没有什么意见,他们一直相信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所以只是愣了一下,又恍然笑了笑,在申请书上提笔写上“批准”两个字。

    于是,苏葵就收到了京影厂长罗夏亲自给她送来的《小草青青》电影拍摄协议。

    “苏葵同志,这部小说是你创作的,我相信你对所有人物都是有感情的,也是最懂他们的。”罗厂长上门来当然不只是通知她一声,他是来找苏葵办事的。

    “您是说希望我参与进电影的拍摄中?”

    准确说不是参与,而是请她当顾问,在选角和人物理解上他们认为苏葵这个作者的意见非常值得参考。

    这个时候还是非常尊重原著和原作者的,尤其是原作者还在的情况下。也不会有乱七八糟的资本加入搞一言堂,他们拍摄电影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让它变得更好,更关注电影的品质而不是逐利。

    自己的作品能够被老一辈艺术家,绝对可以称作艺术家们看重,能够得到这样的对待,还是为了引进,苏葵没有拒绝的理由。

    罗厂长与她握手:“苏葵同志,希望之后和你相处愉快。”苏葵签署了同意小说改编的协议,并在剧组里担任顾问一职,当然后者的工资不包含在前者的改编费用里。

    然而就在《小草青青》拍摄计划启动的时候,苏葵还没来得及过去,外交部就发生了一件大事,把正处于假期里的苏葵他们全都紧急召了回去。

    “两国发生边境冲突?”

    作者有话说:

    1. 有这个档案,不过不是这个名。

    第114章

    办公厅负责处理一切突发外交事务, 华印两国边境一出问题,很快消息就报了上来。

    这一夜,外交部灯火通明, 楼里四处都是忙碌的脚步声。

    “急电已经发给首长了吗?”

    苏葵当即点头:“所有资料已经发过去, 等待首长的指示。”

    李先河也没有闲着, 苏葵拿好所有资料跟在他后面,连夜和部长几位副部长开会。一直到凌晨时分会议结束, 部长亲自带着所有资料去向首长汇报。

    “这都是什么事儿啊!他们到底要干什么?”

    “唉, 也不知道会不会打起来。”

    “不清楚, 还要看谈判吧……”

    苏葵都能听见好几位同志一边脚步匆匆一边发出这样的声音,完全没料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其实早在59年的时候,两国就曾经有过一次冲突, 当时约定两方各自后退。谁知道只是华国军队遵守了协议并停止巡逻。而印方却趁这个机会偷偷建立起了军事据点,向我方推进。

    就在今年8月,边防部队发现印军部队发生异动,多次要求他们撤退无果, 华国也重新建立起了哨所,目前两方正在边境形成对峙。

    局势一触即发。

    就像那几人谈论的一样,大家都不知道结果如何, 正等待上级领导的第一步谈判指示。

    熬了一晚上,大家都露出了疲色,李先河也不例外, 让贺旭东给他泡浓茶清醒一下。

    贺旭东劝他:“主任, 要不您还是先休息一下吧。”今天还得继续忙碌,说不定还要通宵, 怕他撑不住。

    “不了, 还是等着那边的消息, 我这也还有几份文件要处理……”

    苏葵这会儿拿着一堆资料进来了,一听就说道:“贺同志说得有道理,主任,这样,您休息半小时,我先把文件整理归类,待会儿也方便处理。”

    仿佛知道李先河要说什么,苏葵继续道:“综合组那边的文电收发我会看着的,有任何消息马上通知您。”

    这样李先河也没话说了,疲惫的脸上也露出一个无奈的笑:“好吧,听小苏的。”

    他也很关心他的两位秘书,让他们轮换休息。苏葵放下文件就说道:“您放心,我完全没问题,倒是贺秘书,也去休息一下吧。”

    贺旭东昨晚也是熬了一夜的,甚至苏葵假期的时候他正在上班,看起来也挺疲倦的。

    李先河再看依旧神采奕奕的苏葵有些好奇:“小苏,你怎么看起来这么精神?”

    “这就是锻炼身体的好处了。”苏葵笑了笑,她这么久的身体训练又不是白练的,“要不有空您也锻炼下身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