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这年代文后妈我不当了[六零]在线阅读 - 这年代文后妈我不当了[六零] 第189节

这年代文后妈我不当了[六零] 第189节

    “取代……您的位置?”看吧,自从这两回以后,大家跟她说话都不自觉用上您了。

    可她刚才,不是在说反话吧?

    其实苏葵是说认真的:“我不可能一直待在首长身边,总有人会接替我的位置,所以——”

    所以他们都是有机会的!

    大家纷纷激动起来,是啊,当初不就是他们贺处长要离开了所以推荐了他们组长上去吗?

    等苏葵也要离开了,那下一任不还是她来推荐吗?也就是说只要他们表现好,就能有被选中的机会!

    看大家一时沉浸在高兴里,有人弱弱的声音响起:“你们是不是忘了,组长比我们都年轻啊……”

    大家呼吸一滞,还真是忘了。看她的气势,他们都已经把她当贺红峰那一辈了,不说都快忘了她是这里面年纪最小的一个。

    还等她退下接班?恐怕还没等她退下,他们都已经退休了!

    看大家全垮了,苏葵就是摇头叹气:“你们什么时候能稳重一点?难道你们觉得我会一直待在首长身边?还是觉得首长只有一个?”

    好了,这下眼睛又亮起来了。

    苏葵当然没想过一直做翻译,上面对她的安排也不是这个。而且国家有那么多领导人,哪个不需要用到翻译?

    她清清嗓子:“你们要做的不是看着我,而是努力提升自己,真金总会发光,大家在全国这么多人中脱颖而出,是毋庸置疑的真金,也是毋庸置疑的人才,而优秀的人是不会被埋没的。”

    苏葵从鸡汤中找出了一碗最合适的,加上她本身的身份加成,把没见过鸡汤的人灌得晕晕乎乎,当场立下雄心壮志,说将来一定努力,努力到首长身边去,做那块会发光的金子!

    苏葵回来是准备本次出行要用的材料以及办理护照的事宜。本来这事是交给礼宾司的同志统一负责,他们的司长就是这次出访筹备组的负责人。

    但现在礼宾司正在联系荷兰皇家航空公司的人,为首长出行准备飞机。

    礼宾司的司长正好看见苏葵回来,又正好她就是出访成员,就把这事情交给她办了。

    其实也不需要她做什么,就是把所有材料拿过去,让护照科的同志办理。

    办理护照不像后世一样是公安厅在管,现在是归外交部管辖,是办公厅秘书处下面的一个科室,它的全名叫做“护照签证科”。

    因为现在出国的人特别少,所以这大概是整个外交部人最少的一个地方了,总共就三位同志,其中有个还是苏葵的熟人。

    俞芳看见苏葵的时候眼神十分复杂,还往她身后看了几眼,没看到人就失望地收回了目光。

    “只有你一个人来?”

    苏葵反问:“那还应该有谁?”

    俞芳几乎是脱口而出:“冯司长不是和你一样也要出国吗?”

    苏葵似笑非笑地看着她,正当她还要问什么时,苏葵忽然收起了所有情绪,用办正事的口吻说道:“同志,请尽快将护照办理好,现在是工作时间。”

    旁边两人已经把苏葵的材料接过来,同样正式道:“苏处长放心,我们马上就办。”

    两人拿着材料就迅速进入了工作状态。

    “俞芳同志,你不工作吗?”看她还愣在那里,苏葵好意提醒她一句。

    工作什么工作?看那两个人积极的样子,哪有她插得进的地方?

    然而两位女同志不会让她闲着:“俞芳,你还愣着干什么,快过来帮忙啊。”

    俞芳在那里气哼哼地坐着,这两人平时对她爱答不理,有事做的时候就会指使她了!

    这护照科也是绝,原先两人一个科长一个副科长,什么事都让她们自己干完就好了,又把她安排进来做什么?给人伏低做小吗?

    俞芳的目光落在给她们带任务过来的苏葵身上越发不平,人家已经在指挥她们了,而她还是被指挥的命,人与人的差别凭什么这么大?

    要说其实那两人挺冤枉的,当初那批从外交学院出来的学员都按照个人能力被安排进外交部各个部门。像俞芳这种半路出家的当然没什么优秀的外交能力,语言能力也不会出众到达到进翻译处的水准,唯一优秀的就是有好几年的工作经验。

    俞芳从前待的部门就是管材料的,加上她好歹还有一手好字,就被安排进了护照科这里。对于其他人来说这部门挺好的,事情也不多,但俞芳不满意啊,天天琢磨着往外跑——办公厅在东楼,地方司在西楼。

    那两人看她有事没事往西楼跑,还琢磨着调出去,就知道不是有共同语言的,索性没理。但两位科长对待工作是非常认真的,平时没事她跑出去就算了,一有工作还能看着俞芳不干活?

    看她不动,两人都皱起了眉头,一人正要说什么,另一人拉了拉她,嘀咕道:“算了,看她那样,写坏了我们还得补。”

    再说——她悄悄指指苏葵,俞芳这人就跟傻了一样,不会当苏葵还是他们同一届的学员这么简单吧?说话不客气就算了,竟然还敢当着人家的面这样不干事。

    这是领导啊!领导过来督促办事她竟然不干?真不是脑子坏掉了吗?

    等着吧,她铁定要玩儿完了。她们可是早就听说翻译处的人都让苏葵训过好几次了。

    两人见苏葵往那个不干事俞芳身上看了看,还再问她一遍:“你真的不打算工作吗?”

    “她们都挤在那里,我不去……”俞芳本来都想动了,但听见苏葵几次问她,那两人也往她这里看来,她在心里对她们翻了个白眼。

    她就是不想听人指挥,尤其是在苏葵面前。

    于是她就没动,发现苏葵也没再说什么,只是静静转移了目光,俞芳心里悄悄松了一口气。

    “辛苦两位同志了,快写吧。”

    苏葵的声音温柔,其余两人却悄悄缩了缩头。

    苏葵在那里看她们写护照,是的,这时候的护照是用手写的。护照上要写明姓名,出生年月,身长(就是身高)等,当然还有最重要的目的地,然后盖外交部的章。

    现在都还好一点,写的是简体字,还是横排横版。五十年代护照刚出来的时候,写的都是竖排繁体字,还要一式三份在外交部这里留档。

    总之现在出国的人少,发的护照少,防伪技术等于没有,但作假的人也基本没有——主要是没有市场。

    苏葵过来了三天时间,两位同志加班加点将护照全部填写完毕。在此期间,俞芳还真就没动过手,她不是不心虚的,但她也给自己找好理由了——那两人一直霸着所有材料,后来也不喊她,她还要怪她们排挤她呢!

    可惜这个理由并不能让她免于惩罚,看到秘书处处长亲自给她送来的处分通知书,俞芳整个人都懵了。

    她怎么就挨处分了?

    “俞芳同志,鉴于你多次在工作期间的不认真态度,并且在领导交代的任务前拒不参与,现给予你一次记过处分。”秘书处的处长是个十分严肃的人,“有问题吗?”

    她很想辩驳,处长一句话就给她堵了回来:“干部司是根据证据,严格按照规定出的处分,假如你对结果有疑问,请带上证据到干部司同志那里解释。”

    证据?她哪儿来的证据?倒是别人那里肯定有她没好好工作的证据!外交部规章制度严格,三次处分以后她就不能够在这里待了!

    她狠狠瞪着同科室的两人,却正被处长收入眼里,他皱了皱眉头:“假如没有疑问,请在三天内提交一万字的检讨。”

    最后,他对几人道:“容我提醒一句,外交部不是谁想来就来的地方,但既然来了,就应当遵守我们的规章制度,假如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我们绝不勉强,可以请她回去。”

    话是对所有人说的,听在俞芳耳朵里就是说她一个人,整个人都抬不起头来,心里是既慌乱又愤恨。

    一个人的力量究竟有多大,恨意有多深,会做出什么事谁也说不清。

    就是苏葵也不会想到这个在她眼前只是过客的人,之后会因为这些长久的不平做出那样的事情来。

    此时她正在自己家里,迎接几位长辈对她的关爱。

    作者有话说:

    1.《红色往事:dang史人物忆dang史》

    第124章

    “你是第一次出国, 又要去那么多国家,很多事情都需要注意……”

    知道苏葵要出国的消息,赵芝兰立刻就忙起来了, 什么都想给她准备。

    秦晓兰正在和她商量:“小葵他们这一去好几个月, 过年也回不来, 要不要弄点年货给她带上?”

    不只是赵芝兰,秦晓兰也赶过来了。苏葵要出国的消息同样把她给吓了一大跳, 收到消息就立刻赶过来了。

    苏葵完全不用操心自己要带什么, 反而要操心把她们两个要带的东西减点下来。

    比如什么年货, 那就完全不用了。

    “妈,赵老师,我这趟是公务, 跟着代表团一起吃住都是统一的,用不着带这些东西。”

    “怎么能不用,我听你赵老师说外面那些国家风俗完全和我们不一样,几个月时间, 我是怕你吃不惯他们的东西,换了个国家也不知道会不会水土不服——对了,是不是应该再装点土……”

    赵芝兰考虑了一下:“还是多带点药, 那边蚊虫多。”

    苏葵看着新买的却已经快要塞不下的大箱子,连忙制止她们继续往里面放东西:“我们有医护人员随行,所有药品都是齐全的, 真不用带了。”

    很多东西要么是他们自备的, 要么是可以去那边采买的。要是苏葵自己来收拾,大概早就完事了。

    苏葵又对两人说:“箱子就这么大, 多了我也不好拿, 带上必需品就够了。”

    可她们觉得样样都是必需品啊——秦晓兰和赵芝兰看着周围一堆瓶瓶罐罐, 哪样都舍不下。最后挑挑捡捡,还是给她留下了好些东西。

    “这是大队张婶做的肉酱,让我一定给你带着,你去那边要是吃不好就吃这个。这包酸梅是咱家里自己腌的,你大嫂之前怀孕那会儿吃着就好……”

    苏葵眉角一跳,算了,看着这些东西体积小的份上,放着就放着吧。

    两家人都不放心她,听说苏葵他们将要从京城先出发到昆市,然后再坐飞机出国,两人都硬要送她到昆市去,还是苏葵给制止了,于是他们只能一路送她到京城火车站,这下苏葵怎么说都不好使了。

    12月份,京城的气候已经很寒冷了,也即将迎来今年的尾声。

    苏葵提前出门和首长一起到的,人群中很快就看见了陆子光赵芝兰夫妇,秦晓兰也站在他们旁边。

    京城火车站已经全面戒严,他们只能先站在外围,还有一些和他们一样的也站在那里注视着这边。

    几人冲苏葵挥手,苏葵也向他们点头,该说的话都已经说完了,现在不是说话的时候了。首长正在和随行记者说话,他们在这里拍摄一组照片,还要和首长一起赶往昆市,在出国之前再做一组采访。

    “首长,时间到了。”秘书提醒他道。

    “那就出发,别让那边的同志等急了。”大家有条不紊地行动起来。

    代表团一动,留在外围送行的人们也纷纷动起来,朝这边挥手喊话。

    秦晓兰,赵芝兰,陆子光,三人都在向她挥手。隔得远,苏葵只能看到他们的口型,是在跟她说保重,好好照顾自己。

    她也向几人无声告别,叫他们早些回家。

    “小苏,你和赵芝兰同志家关系很好吗?”

    作为翻译人员,苏葵和姜耀中两人有幸和秘书一个待遇,能和首长坐一处。刚坐下不多久,首长就问了这么一句。

    “您知道陆家?”她想起来赵芝兰的父亲,曾经的□□,首长也是认识的。

    “我不是知道陆家。”谁知首长感慨笑了笑,“我是知道他们家的孩子。”

    “他们家就一个孩子——”就是陆成明。

    “是他。”首长眼中露出赞赏的神色,“那是一位好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