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重生之收藏大玩家在线阅读 - 第613章

第613章

    ??“几位都是收藏家,艺术家,麻烦大家也给我的画廊提提意见。”

    ??胡洪涛说道:“老弟,你就别那么客气了。说到收藏,你可是后起之秀。”

    ??几个人说说笑笑的走进画廊。一楼的咖啡馆儿没什么可参观的,他们直接就去了二楼。

    ??此时的二楼展厅经过了几次改变。原本的有些空旷的展厅,此时布置的更加合理。不同风格的百余幅绘画,布满了展厅。一些艺术家创作的装置,则摆放在展厅的其他展位上,让参观者有更丰富的视觉感受。

    ??几个人边走边看,胡洪涛和刘壁云其实不太懂绘画,看着到现代绘画,还会像孟会长询问。

    ??沈瑜从他们的对话中发觉,孟会长其实懂得也不多,反而是那位白理事长,更像是专业出身。不但说话声音的好听,能够及时接住话题,决不会让任何人因为看不懂绘画而为难。她总能用自己的话语引导出对方想要的内容,仿佛是对方式发现的玄机。这位白晓玲对沈瑜也不停的恭维,如展厅布置的专业,灯光如何科学等等。

    ??等几人看了一遍之后,沈瑜说道:“我留了一个会客厅,咱们坐着聊。几位喜欢喝茶还是喝咖啡?我这里的饮品一定不如你们那里高档,但是种类还算丰富。”

    ??几个人以孟会长的年龄最大,胡洪涛说:“孟会长,您喝什么?

    ??孟会长说:“年纪大了,就喜欢喝点儿红茶。”

    ??胡洪涛:“好,咱们都喝红茶。”

    ??沈瑜让胡云霞准备祁门红茶,端了过来。

    ??胡云霞给几个人斟茶之后,就离开会客室。

    ??孟会长品了一口,赞了一声好茶。

    ??刘壁云放下茶杯说道:“老弟,你也不是外人,我就直说了。我们听到消息,去文物商店看两幅画,但是,听说你看了之后,也没问价就走了,我们就有些疑惑。”

    ??第436章 买与不买

    ??沈瑜听了刘壁云的话,心想,果然是这个事情。

    ??他环视刘壁云几人,问道:“刘总和胡总都喜欢这两幅画?还是看好了其中的某一副画?”

    ??刘壁云说:“我不太懂画,但是也知道蒋兆和先生的名头。不过,胡总想买,我可不敢跟他争,也争不过他。”

    ??胡洪涛哈哈一笑:“那幅画要价并不贵,但是,我听了沈老弟的消息之后,又开始犹豫了。”他看向沈瑜,问道:“老弟,你看过那副画,是不是觉得有什么问题?”

    ??沈瑜见孟会长没有说话的意思,就说道:“我对于绘画的鉴定,也不精通。看了那两幅画之后,由于有些地方看不懂,所以就不敢乱问。”

    ??刘壁云说:“老弟,您就别客气了。”

    ??沈瑜:“我就说说自己的看法,如果说的不对的地方,大家就当个笑话。

    ??第一张画,据说是元代的山水镜心。

    ??镜心旁边附有一张边跋。边跋内容是:元人秘宝。康熙五十七年横云山人王鸿绪于长安。有印文:王鸿绪印、俨斋……”

    ??他描述完了画面之后,话风一转:“王鸿绪是清康熙12年进士,后来官至工部尚书。曾任《明史稿》主编之一。据说他精于鉴藏书画。如果边跋是真的,或许这张画可信。可惜,这个边跋有问题。首先,它的纸张用的是既不是北方的桑皮纸,也不是南方宣纸、皮纸,而是经过特殊加工纸。

    ??其次,俨斋是王鸿绪的号,印文没什么问题,但是,小小的一张边跋里,用的印章有些多。王鸿绪的书法,学习米芾与董其昌,有遒古秀润的趣味。边跋的字有些过于谨慎,所以这边跋就——呵呵。

    ??至于那张山水画,由于没有作者的落款,反倒难以看出破绽。”

    ??孟院长说到:“我们看那幅山水画的时候,也是觉得哪里不对,但是我不太了解王鸿绪。听了你的解释,有这么一处破绽,这幅画恐怕是真的有问题了。”

    ??“那幅——抖空竹怎么样?”胡洪涛问道。

    ??沈瑜看向孟凡,说道:“蒋兆和先生是近代有名的大画家,孟会长是美术学会的会长,更有发言权。”

    ??孟凡摆了摆手,说道:“我个人研究的是大写意花鸟画。对于人物画不太懂,这是我的弱项。

    ??我只是看过一些画论。很多研究近代画家的文章指出,蒋兆和先生晚年的作品,不如中年时期。这幅抖空竹没有明确的年代,从笔墨来看,很像是后期的作品,但是表现形式又像是中期风格,我能看出的就这么多。”

    ??其他几人又都看向沈瑜,想听听他怎么说。

    ??沈瑜喝了口茶,放下茶杯,给几人续上茶水,赞叹道:“孟会长指出的问题,切中要害,我非常赞同。对于前辈的艺术水平,我不敢妄加评论,但是,咱们以一幅画为例。今天的课本上,经常选用的杜甫的画像,那就是蒋兆和先生的作品。

    ??据说他创造这幅画的时候,没有依据。苦思冥想之后,联想到自己半生穷苦,和杜甫有些相似的地方,就根据自己的特点,描绘的杜甫画像。”

    ??“对,对……”

    ??“好像是有这个说法。”

    ??这番话引起几个人的笑意。

    ??沈瑜也笑了,不过,他是想起后世网络上经常流传的,被学生魔改的杜甫画像。

    ??他停顿片刻,继续说道:“这幅诗圣的画像,据说有三个版本,但是,公认艺术水平最高的,是1959年的版本。同样也是传播最广泛的一个版本。由此可见,那个时期,应该是蒋兆和先生创作的巅峰时期。”